当前位置: 主页 > 惠东资讯 > 正文

惠东高潭革命旧址群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2017-10-20

百庆楼。

  近日,《惠州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惠东县高潭镇全国区级苏维埃政府革命旧址群和中洞革命旧址群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了解,高潭全国区级苏维埃政府革命旧址群包括了4个革命旧址: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罗氏祖祠)、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黄氏祖祠)、高潭革命老根据地烈士纪念亭、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这些旧址均是1927年前后,在中共东江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在高潭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的场所,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一段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事件而在旧址上修建的纪念设施。为了解这两个革命旧址群的保护情况,日前,记者专程到高潭镇进行采访。

  修缮后的罗氏祖祠朴素端庄

  黄氏祖祠是高潭区农会旧址、高潭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位于高潭镇新联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黄氏祖祠为院落式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整座建筑保存完好,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宗祠类建筑。

  1922年秋天,彭湃来到高潭,向高潭黄星南等人宣传发动革命。1923年4月,高潭区农会在当时水口乡的蔚起山房正式成立,由黄星南任会长。1925年春,为适应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高潭区农会会址迁到黄氏祖祠。1927年11月9日至10日,在中共东江特委直接领导下,高潭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黄氏祖祠召开。大会选举了区苏维埃政府委员,并通过了“高潭全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和“关于将高潭圩老街和新街分别命名为马克思街和列宁街的决定”。1927年11月11日,高潭党组织和工农群众按照中共东江特委的部署,在高潭下圩埔(今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所在地),搭起木棚作为主席台,召开了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即在罗氏祖祠挂牌办公。

  罗氏祖祠始建于清末,是两进两横院落式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蓝天白云下,经过修缮的罗氏祖祠红墙灰瓦白屋脊,朴素端庄。门前空地一侧,立有彭湃的半身石雕塑像,还有一块写着“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的石碑。

红军医院(左)和红军俱乐部(右)。

  八旬老人坚持20多年打扫纪念亭和纪念碑

  为方便群众参观,有关部门新修了一条道路,连通了罗氏祖祠和不远处的高潭革命老根据地烈士纪念亭和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道路一侧还设置了观河栈道,游客可一路欣赏周边的自然风光。

  高潭革命老根据地烈士纪念亭是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时的会址。在中国历次革命斗争中,2800多位高潭优秀儿女为了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缅怀先烈,1953年兴建了这座纪念亭。

  当年在召开高潭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期间,恰逢农军大队长高伟牺牲半周年,代表们提议,将高伟烈士的骸骨迁到下圩埔安葬并竖碑。1957年1月,高潭人民将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一团副团长肖伦烈士的骸骨与高伟烈士合葬于此地,并重新竖碑。1962年,惠阳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2800多位高潭英雄儿女,在该址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同时将高伟、肖伦等烈士的墓碑分别嵌在纪念碑两侧。

  对于高潭革命老根据地烈士纪念亭和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高潭镇甘溪村人、87岁的钟旺很有感情。钟旺加入了惠东县东纵边纵革命老战士联谊会高潭分会,从1989年到2015年,他每天都要到纪念亭、纪念碑打扫卫生。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老人很熟悉。最近纪念碑和纪念亭进行修缮建设,但老人只要有空都会到那里看看。“周围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多人来瞻仰先烈,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让人感到欣慰。”钟旺感慨道。

  百庆楼修缮基本完成

  中洞革命旧址群包含了7个旧址: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百庆楼)、中洞红军兵工厂旧址、中洞红军被服厂旧址、中洞红军医院旧址、中洞红军井、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旧址(湖山书舍),以及中洞红军俱乐部旧址。

  1927年5月,东江第一次大暴动后,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由海陆丰转移进入高潭中洞,百庆楼由于规模大房间多,被选为办公场地。同年东江革命委员会成立,随后迁入百庆楼办公。同年10月中旬,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余部到达中洞,与当地工农革命武装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师部也设在百庆楼。当时百庆楼集党政军领导机关于一地,成为领导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红色心脏。1928年3月下旬,百庆楼被国民党反动派焚毁。1930年11月至1932年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二师在该遗址上搭寮办公。2002年,市政府拨出专款在百庆楼遗址上依原貌重建。

  百庆楼是一座典型的东江地区客家建筑,背靠狮子峰,前有一条溪流自东南向西北流过。基本完成修缮后的百庆楼青砖墙面,白色屋脊,显得庄重而气派。目前,百庆楼正在进行布展,迎接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

  百庆楼的旁边,是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旧址(湖山书舍)。湖山书舍原为戴姓私塾,始建于清末,建筑面积130平方米,上五下两廊布局,砖木结构。1927年9月,东江第二次武装暴动取得胜利后,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将没收的陆安日报社的印刷器械运进中洞,在湖山书舍办起印刷厂,主要印刷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的文件、布告、传单,出版了《布尔什维克》《红旗》《海陆惠紫暴动简报》等刊物。1928年3月,印刷厂遭国民党军队焚毁。2002年,惠州市、惠东县人民政府在原地基原貌修复。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南下部队进驻中洞,为了方便军民用水,红军战士在百庆楼左侧挖了一口井。红军走后,当地群众将这口井称为“红军井”。红军井依山体岩石而筑,平面近似半月形,井沿用花岗条石砌筑,井沿前方约半米外置一长方洗涤池。2002年,惠州市、惠东县人民政府予以重修。

红军井。

  人民军队第一套制式军服在中洞创制

  红二师成立后,中洞陆续增设我军最早兵工厂、被服厂、红军医院、红军俱乐部等相关机构,标志着中洞后方基地的正式形成。

  红军被服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最早建立的被服厂。旧址原为江姓民房,始建于清末。央视曾经播报,“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套制式军服,是由中洞红军被服厂创制出来的灰蓝色列宁装,配马裤扎腿绑带。”1928年3月,红军被服厂旧址遭国民党反动军焚毁。2002年,在原址上重建。

  中洞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炮台东北面山脚,原为民房,始建于清末。旁边有一条山道通往山顶的炮台和哨所,隐蔽性很好。旧址保存较好,室内有打铁炉等生产工具。

  红军医院和红军俱乐部设在两座相邻的宗祠里。红军俱乐部旧址为丘氏祖祠,始建于清末,1928年3月遭国民党反动派破坏,2002年在原址重建。中洞红军医院旧址位于萧氏宗祠,同为清代建筑。

  1927年5月,东江农民第一次大暴动后,为救治伤病员,中共东江特委组织农军的医疗人员和当地医生,在萧氏宗祠设立了医疗所。1927年10月中旬,医疗所扩建为红军医院,为红二师和当地群众服务。当时,门前搭起几排茅草房,设有医疗室、手术室、药房和病床,医务人员50多人。1928年3月,萧氏宗祠遭国民党军队焚毁,后期修复。1984年12月,该旧址被惠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近期,当地政府对这两处革命旧址进行了重修。

  据了解,《高潭镇红色旅游小镇规划》已经完成,旅游步行道、高速公路连接路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高潭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深度整合,中洞村也正在申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小镇呼之欲出。

  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 通讯员罗东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