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龙门新闻 > 正文

龙门新农村示范片打造“恬美瑶乡” 计划一年见成效

时间:2017-08-04
蓝田瑶族乡兰花基地工作人员在护理花卉。

  沿着省道244线从县城一直往北到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沿路可见连绵不断的山峰由南向北逶迤而去,一片房屋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峰下,绿油油的稻田环绕着村子,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龙门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美丽蓝图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记者获悉,《龙门县创建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上月正式印发实施,将实施以 “愉悦龙门恬美瑶乡”为主题的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示范片选址龙田镇、蓝田乡省道244线沿线区域,包括龙田镇田尾村和蓝田瑶族乡蓝田村、小洞村、到流村、上东村5个村。

  目标计划

  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完成

  “近几年来,我们县持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总体来看,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快。”县委农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新农村示范片的打造,可以把各村的环境、经济和文化搞好,给全县农村起到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该工作人员表示,示范片建设工程在科学规划前提下,用两年的时间把示范片区建设成一个具有岭南瑶乡特色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按照计划,今年底前将示范片内所有20户以上的自然村都进行村庄建设规划。在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时,充分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引导村民充分参与。同时,与县住建、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的规划以及乡镇的总体规划对接融合,形成多规合一,为接下来示范片建设的整体提升作指导。

少女成年礼“舞火狗”是蓝田瑶族特色民俗文化。

  设施建设

  自然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时下正值暑假,蓝田瑶族乡上东村新修建的文化广场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天堂。每天傍晚,村里的孩子总喜欢到这个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玩耍,大人们则在广场上跳起广场舞。更让村民感到高兴的是,村里除了修建了文化广场,村道两旁也种满了树。“村子越来越美了,人都觉得精神了许多!”村民刘老伯说。

  上东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军文介绍,上东村作为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该村将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精准扶贫挂钩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东村容村貌的变化,正是龙门县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根据规划,示范片区将以进村入户全覆盖为要求,统筹推进路水电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自然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通村及村内主干道实现道路硬底化,自然村巷道基本消除泥泞路;确保每个自然村有1个垃圾收集点。

  同时,每个主体村建设公共服务中心(站点),实行“一站式”窗口服务;构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实现自然村道路出入口、村内主干道、主要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按照规划,示范片内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入口标志建筑、上东文化广场、舞火狗文化公园等约50个节点项目;加快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每个主体村建设一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

  环境提升

  不大拆大建,尽可能保留原生态

  据了解,示范片建设坚持以保护和绿化为主,尽可能保留原生态美,不搞大拆大建,同时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彰显乡村特色,努力把示范片打造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

  根据规划,示范片各村庄在环境综合整治上要全部达到“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要求,即清理农村垃圾卫生死角、乱堆乱放物品、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拆除危旧房、违法建筑、违规广告招牌;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完善“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农村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有序,环境干净整洁的目标。

  同时,示范片还按照本土特色、乡土味道和节能环保要求,推进新民居建设和旧民居外立面改造,突出瑶族、客家、广府等传统文化特色,沿河、主要公路沿线和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村庄80%以上农房风格风貌统一。此外,还要加快泥砖房改造,泥砖房改造户应与住房风格风貌统一。加强古村落、古建筑修复保护,鼓励采用当地特色乡村建材,修旧如旧,展现示范片人文地域特征,留住乡村风貌和田园乡愁。加强农村空心村、旧建筑管理,落实“一户一宅”,奖补建新拆旧。

  产业规划

  重点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根据示范片区规划,片区将重点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蓝田瑶族乡兰花基地为龙头,引导、支持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发展茶果蔬采摘、鱼类垂钓、动植物观赏等休闲农业项目1个以上。以瑶族风情园为龙头,打造民族风情旅游线;依靠铁泉、天然温泉,打造龙田农家餐饮一条街。

  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规范经济联合社、经济合作社建设。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落实村账镇管。规范农村集体 “三资”流转交易。100%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经营村庄、经营环境、经营山水、经营物业文章,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在促进农民脱贫增收致富方面,鼓励农户以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鼓励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与企业合作经营。开展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各村80%以上有劳动力农户参与培训。

  同时,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健全各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吴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