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龙门新闻 > 正文

龙门县市民积极响应支持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时间:2016-11-25

  ▲日前,龙门县组织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与包干街道党员干部到县城太平新路清洗街道栏杆。

  从10月中旬开始,龙门县启动深入推进八大专项整治行动暨“千干入万户”创文宣传活动,市容市貌进一步改观。

  龙门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市民享受到了创建成果。文明城市创建,也离不开每个人的身体力行。日前,记者走访县城大街小巷,听听市民如何参与“创文”行动。

  师生

  学生志愿参与校门口值日

  11月10日下午放学后,在龙门县实验学校念初一的李昊楠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早早回家,因为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

  其实,从6时40分来到校门口,他的任务就开始了。身为校学生会成员之一的昊楠,志愿报名在校门口值日。只见他身着红色志愿者服,和10多名同学一起分别站在马路两侧值勤。“站在这里主要做些什么呢?”“督促学生不要乱丢垃圾,丢了的话让他们捡起来。自己看到垃圾也要捡起来。”昊楠说,除了参与值日外,平常也能通过班会课、宣誓等了解在文明县城创建中要做些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内容昊楠早就可以倒背如流了。他告诉记者,班会课上,老师会向同学们讲这方面的内容,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背下来。昊楠身后,学校门口LED屏幕也正滚动播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内容。

  实验学校吴运娣老师是当天的行政执勤老师。她介绍,学校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比如,通过主题班会以及国旗下的讲话等,让学生接受教育和引导;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鼓励学生们回到家后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创文,了解作为普通市民的应尽义务,通过孩子影响家长的行为。

  ▲志愿者在街上向市民派发宣传单张。

  商家

  店面装修加入创文元素

  记者还走访了部分沿路商家,他们都对龙门创建文明县城后焕然一新的面貌给予了较高评价,也身体力行地给予支持。

  在西林河畔经营甜品店的郑先生,前几个月装修店面时就在店门口加入了创文的元素,店门右侧有一张龙门县城的巨幅图片,并且加入了支持创文的一些文字,风格独特。“这是我自己想的,专门加入了一张龙门全景图片,既能宣传龙门,还能让自己的店面独具风格。”郑先生说。

  县城中心市场经营鞋袜类商品的潘女士说,相比以前,现在的中心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别人来到这里都感觉舒服多了。你看,一进来就有地方停车,一楼的菜市场重新装修,通往二楼的两边楼梯也进行了改造,这样多好看。”潘女士望着眼前改造一新的中心市场,连连感叹。潘女士说,龙门县开展创文活动以后,整个县城有很多变化,不仅街道干净了,就连治安也得到很大改善,市民出行更有安全感。

  日常经营过程中,潘女士会全力支持和配合龙门的创文工作。“像店里面的垃圾,我们会集中起来统一丢到市场垃圾桶里。”她对记者说,过去确实存在乱丢乱扔现象,但随着创文意识的不断加深,同时,市场管理部门也会不定时向商户派发创文宣传单张,大家都逐渐意识到市场的整体宣传环境是要靠大家共同维护的。

  ▲菜市场也有核心价值观宣传。

  街坊

  合理安排让农民有序摆卖农产品

  西林河畔是龙门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70岁的廖婆婆正和几位年龄相仿的婆婆一起在河边散步。廖婆婆说,她曾在香港生活近十年,以前每次从香港回到龙门暂住,都会发现不少地方不干净,让她有些失落。“自从创文以后,龙门有很大的改变,环境好了,出来逛逛很舒服。希望龙门可以长期保持干净整洁,一直做到这么文明,这么好。”廖婆婆说。

  部分街坊发现,近段时间县城北出口广场设立了寓意为“龙的精神、笔墨文龙”的雕塑。此外,滨江广场、塔山公园也分别增设了龙的图腾石雕和龙文化墙,通过龙文化的展示进一步打造和深化龙门形象。刘阿姨是县城一小区居民,尽管行动起来不利索,但她坚持每日在小区楼下散步。“北出口广场很好,有很多植被,空气又好,建得又漂亮,方便大家休闲。我平常慢慢走去那边散步,都去过四五次了。”刘阿姨希望这些供市民休闲的广场可以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满足大家的需求。“我觉得凳子少了一些,运动设备和运动场地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刘阿姨说。

  曾经的太平新路是一条天还未亮就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贩菜卖菜”一条街,每日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如今,它被设为严管示范街,一系列整治行动有效铺开,并添置移动花箱,完成了道路挂空电线电缆下地改造,打造成为了“设施完善、设置规范、道路通畅、整洁有序、环境优美、和谐共处”的精品样板路。

  市民丘女士在太平新路开了一家杂货店。她对记者说,以往的太平新路乱摆乱卖现象较为严重,阻塞交通,对买卖双方来说也不安全,她清楚农民生活不易,希望可以科学规划,让他们有地方可以摆卖农产品,每个摊位做到有序和规范。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新心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通讯员欧苑霖 摄